西安市益友志愿者服务中心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虎头山|我对秦岭有话说
来源: | 作者:小益 | 发布时间: 1天前 | 10 次浏览 | 分享到:
蓝关古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既是古人南行的要道,也是今日我们与自然对话的纽带。然而,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清理了沿途的垃圾,更痛心地发现了乱涂乱画、随意砍伐等破坏行为。这些痕迹不仅玷污了自然的纯净,更伤害了这条千年古道的历史韵味。


  蓝关古道,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既是古人南行的要道,也是今日我们与自然对话的纽带。然而,在本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清理了沿途的垃圾,更痛心地发现了乱涂乱画、随意砍伐等破坏行为。这些痕迹不仅玷污了自然的纯净,更伤害了这条千年古道的历史韵味。  

  35名志愿者顶着烈日狂风,在崎岖的山路上共捡拾32袋垃圾,每一袋都沉甸甸地装满了我们对自然的愧疚与责任,纵使山风凛冽,也吹不散我们守护秦岭的热忱。当我们俯身拾起塑料瓶、食品包装时,也在思考:为何在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前,仍有人肆意破坏?为何在倡导环保多年的今天,山野间依然遍布人为的伤痕?

  这次清山行动,不仅是一次环境整治,更是一次对文明的呼唤。蓝关古道见证了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唱,而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为后人留下一条干净、完整的古道?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当下的美景,更是为了延续历史的血脉。  

  我们相信,每一次弯腰拾捡,都是对自然的致敬;每一次环保倡导,都是对文明的守护。愿更多人加入我们,让秦岭的绿意长青,让蓝关古道的故事永远流传。

走 进 虎 头 山

  志愿者曹宁很久没爬10公里以上的线路,一路拔高很喘还累,靠着伙伴的鼓励和意志力一路向上,一路捡拾…...

  在很难被发现的草丛里,大树断枝下,捡到了2014年,2019年的红牛铁罐,比拿到奖品都开心…...

  这一路我们宣传环保理念,捡拾各种品类垃圾,去好捡的地方,不好捡的地方,尽力而为;路上遇到认可我们的:“你们做的事情真的很棒,给你们点赞”;质疑我们的:“你们是景区工作人员吗,把他产生的垃圾,要强行投到我们的袋子里”。

  多年公益路,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一线的老志愿者,好的坏的各种声音,都已习惯接受,有反对的声音出现,会觉得这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公众环保意识接纳度和传播力度仍需努力…...

  沿着蓝关古道穿越虎头山35名志愿者伙伴,捡拾垃圾32袋,后队往前收尾格外仔细,树上,草丛,道路两旁翻到了很多很有年代感的包装纸,还捡到玫瑰花一束,干花一束,包花的材料,丝带无法降解,我们拆卸分类打包带走;我们捡拾中互相协助,互相提醒安全,大家围在一起分享午餐,这种温暖感,只有在山顶,在公益活动中才能深深体会,26日是四月里度过的最美好难忘的一天!下回见!我的环保伙伴们!未来跟着益友的脚步继续努力!

  志愿者钟晓薇:捡垃圾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它涉及到地质、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需要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秦岭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圈,每一片山林、每一条溪流、每一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真正做到科学保护青山,既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科学青山,从我做起。

  在这次活动中,我也重新认识了益友这个大家庭。以前的我,只想着埋头捡垃圾,从未考虑过融入团队。但在队长的带动下,我慢慢学着合群,开始享受大家一起吃饭、互相帮助的温暖时光,也想去认识那些每次在我滑倒时,默默拉住我书包的小伙伴们。一路上,我学会了两人合作、多人协作,在陪伴与信任中成长。

  关于环保,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零食是必不可少的,但渐渐明白,很多一次性用品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从少用塑料袋、尽量选择堂食、减少外卖,到多使用可循环材料,每一件小事,都是对环境的守护。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藏在细节里的行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捡垃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素不相识却温暖善良的路人。有一次,我想捡起被枯枝挡住的垃圾,夹子怎么也夹不上来,正当我苦恼时,一个路人小哥哥走过来帮了我。还有一次,在陡滑的小路上,一位瘦弱的路人小姐姐稳稳扶住了差点摔倒的我。这些陌生人无声的善意,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冷漠的,而是充满温情与希望的。

  这次虎头山之行,让我收获了知识,结识了朋友,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更让我明白,青山活动不仅仅是捡垃圾,更是一次自然科学与人文交往的美好结合。世界很美好,而我也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这份美好。

本 期 清 山 活 动 内 容

 2025年4月26日西安市益友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展秦岭绿丝带清山行动第七期虎头山绿丝带清山净滩活动。

  “绿丝带清山行动”不仅仅是去户外清理垃圾,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及宣传影响到周围的人,树立起”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自然“的环保意识。

  希望通过志愿者公益宣传能让更多的游客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垃圾不落地,秦岭更美丽!

  同时也通过宣传讲解益友绿丝带环保清山活动,招募更多志愿者加入环保志愿服务,保护环境,益友在行动!

  志愿者崔娟:青山无语,我自躬身——记秦岭虎头山清山活动!

  4月26日,暮春的秦岭已经完全披上了绿装,当我们这支三十余人的志愿者队伍踏入虎头山时,蜿蜒的登山小径旁,路边开满了鲜花,树木都重新散发出了活力,饮料瓶滚落在草丛里,食品包装袋随地乱扔,有的跟枯枝败叶败叶混合在一起,这座承载着自然灵气的山脉,正被人们的随意丢弃蒙上阴霾。

  我参加清山活动已经很多期,每次都有不菲的“收获”,都是前面捡,有的人就会后面扔,要想杜绝这种情况,宣传是最重要的,垃圾是捡不完的,是要靠每个爬山的人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要求,要有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所以就要多做宣传,所以当我们碰到游客的时候,就会给他们宣传环保的理念,并让游客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下山。宣传要多样性,要把自媒体带动起来,昨天我们的伙伴们拍的抖音就是非常好的宣传。

  跟着有意义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对益友志愿者的理解, 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我们青山常绿,河水长清。

  志愿者张进:起初,我单纯地认为此次活动仅是简单的垃圾清理工作。然而,实际参与后,我才意识到宣传环节在整个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这大大超出了我最初的认知。我个人参与活动的初衷很简单,只想着自己多清理一些垃圾,就能让环境少一分污染。

  在活动的交流环节,有同学说到外界对我们活动的不理解,认为我们的行动既无意义又徒劳无功。听到这些,我的思绪瞬间联想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典故。他们不顾艰难险阻,为了心中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不正与我们保护秦岭的决心相呼应吗?紧接着,当同学提及红军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又在我脑海中浮现。尽管这些联想与当下实际场景并非完全匹配,但它们无疑在那一刻给予我极大的精神鼓舞。

  通过这场活动,我深切体会到团队成员们都胸怀远大理想。从队长默默奉献、以身作则,到每一位队员对活动饱含的期待,再到有队员为避免浪费一个塑料袋,宁可放弃购买包子等食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大家对环保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这一切都令我深感敬佩。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心怀大爱的伙伴,我们的“青山行动”才能持续推进。而我,也坚定了决心,会始终与大家并肩同行,直至我们守护秦岭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美丽家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付出

环保公益需要爱的传递和坚定地传承!

本 期 活 动 志 愿 者

本次活动共有35名志愿者参加,捡拾垃圾32袋,小计73.37kg,招募环保志愿者 16人。


本期活动参与人员:飀飀(侯卫星)、周钰丹、谢逸峰、马发科、何卫东、韩金梁、房飞、李保平、赵春俊、张宁娃、刘楠、魏玉民、辛超、袁海乐、张翔、张进、崔娟、黄秀云、郑鹏飞、王莫默、茹希悦、赵昕兴、刘西玲、赵婉娜、吴荣华、孙珍、刘玲、张家茹、曹宁、彭光宇、钟晓薇、于航、李鹏博、丁留洋、高婷。

益友希望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美丽秦岭,美丽西安!

感谢今日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对西安市益友志愿者服务中心活动的支持!期待下次一路同行。

志 愿 者 风 采

  志愿者辛超:在绿丝带清山过程中明显感觉到,现在来秦岭爬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出行休闲娱乐的首选!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慢慢在改变。秦岭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爬山的乐趣,更多的好处想必每个人心中都自有体会。

  然而很多人在享受这些好处的同时,反手就留下一堆一堆的和漫山遍野的垃圾作为给秦岭的“报答”,我们的秦岭实在是伤不起呀!请允许我用“垃圾人”称呼他们,这些人中可能有一部分是因为无知而为之,我们可以通过相互引导感化慢慢的来改变,可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明知故犯,那么我在这里衷心的祝愿这些人永远交不到好朋友,心情就像他们留给秦岭的垃圾堆一样糟糕,把来秦岭获得的快乐还给秦岭,作为他们自私自利的回报!

  巍巍秦岭!一个“秦”字便能体现她历史的厚重,源远流长!这片热土母亲般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我们每一个人最终的归宿还是要回到这片土地的怀抱,与这片热土共生长眠!谁忍心母亲温暖的怀抱被垃圾污染呢?生态环境的破坏就是从手中乱扔的一个小小垃圾开始的。

  说到底,我们自己以及深爱的亲人,谁都在劫难逃,必须共同承担和面对。我在此呼吁请手下留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存善去恶,为自己为后代多多积德,从保护秦岭做起,从身边做起。“垃圾不落地,秦岭更美丽!”

  志愿者韩金梁:再次来到虎头山清山,35名志愿者捡拾游客丢弃垃圾32袋。路上游客不多,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大部分游客都带走了自己的垃圾。秦岭山里的垃圾太多了,根本捡不完,我们捡拾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我们的行动,能感染更多人认识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我们要求改变不了别人,首先做好自己,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更多的游客注重保护环境的理念,真正做到无痕山野零废弃!感恩遇见,感谢各位志愿的辛勤付出!

  志愿者魏玉民:“河山大好,出去走走,碧海蓝天吹吹风”,环境保护不仅仅只应该存在于城市发展的白皮书里,更应该体现在山水之间。各位志愿者们齐心协力,一起为秦岭的每一方净土做出的贡献就是对环保口号最好的回应!我们为环保作出的努力并不被记在功劳簿上,只因为我们是志愿者。

  志愿二字的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都在无私地付出着,感受着,为彼此考虑着,那就足够了。爱在益友,环保同行!

  志愿者彭光宇:在这次的虎头山清山活动中,我作为宣传组成员,主要负责提醒游客,带走随身垃圾,保护美丽秦岭。

  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宣传的意义。保护环境,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光靠益友的志愿者捡拾垃圾,而不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解决不了环境问题的。

  我们通过广播呼吁游客,利用媒体宣传活动,就是为了让公众知道,有这么一群人,正在为了保护秦岭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从而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我们。路途中,有人不理解我们的行为,这固然令人无奈;但更应该看到那些为我们点赞并且主动关注益友的游客朋友们,这说明我们的活动是有宣传效果的。我们做到了知行合一,也应该坚信,践行环保的星星之火,终将形成燎原之势。

  志愿者茹希悦:这次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非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报名时以为不过是场普通的捡垃圾郊游,对于其公益性并没有强烈的认知,直到看见队友们全套登山装备里探出的登山杖、冰爪等,才惊觉自己揣着便利店零食袋、趿着板鞋的模样有多荒唐。

  在跟着队伍在秦岭山中穿梭时,溪涧的泠泠水声总混着塑料包装的窸窣,那些原本应该充满溪流泉水的地方,此时却覆盖了一地泡面盒和各种零食包装,在无数个山间小道边的陡坡上充满的不是绿植花草,而是游客丢弃的湿巾、水瓶。最刺眼的是那些挂在十几米高树梢的零食袋,像一簇簇畸形的彩色树冠,每当山风掠过便抖出脆响——那是比护林员的哨声更尖锐的警示。

  同时,这次活动中更让人感动的是队员间的互帮互助,在高耸的岩石旁、陡峭的沙坡下队员之间不间断地搀扶和鼓励传递着友爱,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活跃氛围,传授经验与教训,他们耐心地教新队员如何在陡峭的岩面选择落足点,粗糙的指腹摩挲着掌心,传递着无言的温暖。  

  我们像一条蜿蜒的人链,在山间缓慢而坚定地前行,每个人的背包里都塞满了鼓鼓囊囊的垃圾袋,那是我们今天最沉甸甸的收获。


本期活动负责人:飀飀(侯卫星)

一直在坚守初心

从未停止脚步

环保路上的战士

秦岭山里的一股风

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美好


写 在 最 后


  志愿者何卫东:青山不语 步履有声

  4月26日,再次与其他34名志愿者一起走进蓝田虎头山,开启了一场与青山的“双向奔赴”。当志愿者的脚步在山间蜿蜒,当32大袋、73.37公斤的垃圾逐一被清理,这场清山行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成为大家彼此心灵的共振。

  山路崎岖且滑,每一步都需小心谨慎,碎沙石路与荆棘不断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意志。但队友们却一次次弯下腰捡拾起每一个易拉罐、每一个塑料瓶,徒手抠出卡在石缝中的包装袋。大家相互搀扶、彼此鼓劲,汗水浸透衣衫却毫无怨言,这份坚守正是志愿精神的诠释。


  山上的垃圾真是品类齐全,有被雨水泡胀的饮料瓶、有缠绕在树枝上的塑料袋、有被藏在草丛里的食品包装袋、甚至还有包装精美的“求婚花束”……这些本不该出现在山林中的“异物”,如同生态肌体上的疤痕。它们不仅破坏了大美秦岭的秀美风光,更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而我们手中沉甸甸的垃圾袋,只是对自然的一点点弥补,也是对人类丑陋行为的反思。

  这次行动中,最触动我的是志愿者们的默契与团结。有人负责清理陡坡上的垃圾,有人专门收集散落的烟头,有人则将装满的垃圾袋接力运下山。不同年龄、职业的我们,因对自然的热爱凝聚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护青山的责任。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让我感受到志愿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温暖。

  青山虽无言,但却见证着我们的努力;绿水将长流,延续这份守护的初心。未来,希望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加入,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力量,让人性之美发扬流传。


扫码关注我们

西安市益友志愿者服务中心

微博号:益友环保的魅力

抖音号:yiyouhuanbaodui

微信号:yiyouhuanbaodui